首页 > 汽车 >汽车气囊图片,汽车气囊图片故障码

汽车气囊图片,汽车气囊图片故障码

爱卡科技 2025-02-06 22:05:0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汽车气囊图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汽车气囊图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以前的大客车的顶上有一个黑色的气囊?有什么用的?

以前在客车的车顶载有一个大气囊,样子怪怪的。不过,样子虽然怪,也还是汽车。当时因为中国贫油,外国封锁,汽车没有汽油用,只好弄个大气囊,装点煤气做燃料!现在的汽车所使用的燃料,也都是进口的占多数。

汽车气囊图片,汽车气囊图片故障码

汽车发展史—安全气囊是如何诞生的?

安全气囊的诞生1952年的时候,一个名叫约翰(John W. Hetrick)的美国工程师,在一个周末带着老婆和7岁的女儿开车去郊游。一路上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没想到路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约翰急忙打方向盘踩刹车,结果车子没控制住翻到水沟里了。副驾上的老婆为了保护怀里抱着的女儿,就用手臂挡在女儿的头部。等到一家人被救出来的时候,约翰发现女儿在老婆的保护下,毫发无损。回到家之后,约翰就开始琢磨着要如何设计一个装置来代替手臂,保护车里的乘客。(注意,那个时候安全带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普及)1953年,约翰设计的“安全垫”获得了专利。为什么约翰会想到利用空气垫来保护乘客呢?这和约翰曾经的职业有关。约翰原本是一个海军工程师,他在一次准备修复鱼雷的时候,鱼雷内的压缩空气突然泄露,强大的空气动力把帆布罩一下子顶到了天花板上,然而,天花板却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这件事给约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当他想要设计一个保护设施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件事。约翰发明了“安全垫”之后,立刻把这个发明向几家大的汽车厂商进行了推介,但是那几家车厂都表示没啥兴趣。约翰发明的安全垫最终被应用在了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碰撞。与约翰发明安全垫的差不多时间,远在德国的沃尔特·林德也发明了类似的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美国人约翰-赫特里特(JohnH otrich)发明的。 他是一名自学成才的宾夕法尼亚工程师。1953年8月18日,他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美国专利。至今已有62年的历史啦。

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并获得了美国“汽车缓冲安全装置’’专利。随着各国车辆安全标准的制定,安全气囊的装备率越来越高。欧洲及美、日等国家汽车上的安全气囊的装备率已达到近1 00%。

汽车安全气囊有哪些种类?怎么样?

安全气囊的种类可以分为:

单气囊、双气囊 一般国产车前排都会装入前排驾驶员气囊和副驾驶气囊,一些简配严重的车企丐版车型甚至只有一个驾驶员安全气囊。

四气囊 除了位于驾驶、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侧面车门内也装有两个气囊

多气囊 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侧气囊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带有侧气囊的车友一定不要用全包围座套!

膝部气囊 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

头部气囊 在侧面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撞到玻璃以及方向盘。


一般情况下,主流家用车都在主副驾驶的正前方各设有一个气囊,在车辆正面碰撞中保护主副驾驶的头部和面部,称为主/副驾驶气囊。

配置更高的车型也会在主副驾驶座椅侧面再分别安装两个气囊,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对主副驾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主副驾驶的膝部前方也出现有膝部气囊,旨在正面碰撞中对腿部进行保护。

随着车辆安全配置的不断升级,专门保护后排乘客的气囊也应运而生,后侧窗处的气囊能够在碰撞中对后排乘客的头部和侧面起到保护,像是全新一代奥迪A8四座版等高档车型,还在后排乘客之间设置了后排中央安全气囊,为后排乘客做到全方位的保护。

事实上,不少车辆虽然配备了数量齐全的安全气囊,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让这些保护措施在事故发生时于事无补。如何让安全气囊在事故中准确正常地发挥作用?以下几方面一定要注意。

1.配合安全带

安全带除了对车内乘员起固定作用之外,还能够在碰撞事故前期控制乘员身体的速度变化,让乘员在合适的时刻和位置与爆发的气囊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气囊对乘客产生的冲击力。

如果车内乘员不系安全带,其身体在碰撞中就不会减速,较大的加速度会使乘员过早与尚未充分展开的气囊接触,此时气囊爆发瞬间产生极大的加速度和较大的压力,很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

不系安全带时炸伤驾驶员面部,致使副驾驶乘客昏迷的事例均有发生。即使在系安全带时,前排乘客也有可能在气囊弹出后受到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根据多年来的交通事故统计结果,"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有效保护率为60%,仅使用安全带的有效保护率为 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急剧下降到18%。

部分高档车型为了防止气囊突然爆发时对乘员头部产生的伤害,还专门配备了二级气囊,通过加入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在加速度较小的碰撞中,触发充气量较小的“柔软”气囊,在加速度较大的碰撞中,同时触发一二级气囊,防止对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禁放物品

安全气囊周围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放物品!由于安全气囊在弹出的瞬间拥有很大的力量,其爆发时的瞬时速度可达250~350公里/小时,撞击力度可高达150-200公斤,这样的“杀伤力”也让它极有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

如果在安全气囊上面放置物品的话,爆发时弹出的这些东西无疑将会对车内乘客导致二次伤害。所以,千万不要再在中控台的安全气囊上方放置各种摆件,关键时刻他们很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3.坐姿和座椅

坐姿和座椅正确与否同样决定着安全气囊能否最大限度对我们起到保护,或是成为中伤我们的工具。对于乘员与安全气囊初始距离对轻度脑损伤的影响,已经有非常详细的试验结果和数据。

相关研究和试验表明,随着车内乘员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的减小,乘员头部受到的线性冲击力,以及颅脑各项生物响应的最大值都会变大,颅脑损伤程度也会随之增高。当前排乘客头部与安全气囊距离小于290mm时,脑组织各项响应参数均大于50%的概率引发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可能,会在碰撞事故的气囊弹出过程中引发脑损伤。

正确的坐姿对事故时的乘员保护也非常重要,2015年时美国一名乘客在前排翘二郎腿时车辆发生碰撞,安全气囊打开后,直接撞击腿部并连带弄断了鼻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汽车气囊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汽车气囊图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